自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广东省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11月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000万户,达到1,010.93万户,超过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十分之一。目前,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以及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五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一、总体情况
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0万户大关,其中,企业超过400万户,个体工商户接近600万户。
截至2017年11月末,广东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10.93万户,其中,企业412.89万户,个体工商户593.58万户。
市场主体总量比商改前2011年末的487.58万户净增加523.35万户,增幅达107.34%;注册资本(金)381,376.22亿元(美元按实时汇率折算,下同),比2011年末净增加318,583.01亿元,增幅达507.35%。
其中,各类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412.89万户,注册资本(金)378,449.36亿元,分别比2011年末增长199.00%和510.96%,具体包括内资(非私营,下同)企业24.83万户,私营企业374.96万户,外商投资企业13.10万户,增幅分别为41.40%、238.32%、34.91%;个体工商户593.58万户,资金数额2,282.11亿元,分别比2011年末增长70.33%和205.59%;农民专业合作社4.47万户,出资总额644.75亿元,分别比2011年末增长342.57%和524.21%。
每千人拥有企业37户, 超越国际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
商改5年多来,全省每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拥有企业数不断增长,从2011年末的13户发展到2016年32户。截至2017年11月末,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37户,其中,珠三角地区每千人拥有企业62户。
从国际比较来看,该项指标,发达国家一般50户左右,中等发达国家20至30户。目前,全省该项指标已超越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珠三角地区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全省日均新登记企业2,447户,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17年1-1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76.71万户,同比增长19.44%。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81.73万户,同比增长12.95%。全省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5,290户,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2,447户,与2016年同期的2,160户同比增长13.29%。
二、商改以来广东市场主体发展主要特点
现有市场主体存量比商改前翻了一番,新登记量持续呈现高位平稳增长的态势。
商改前的2011年末,全省存量市场主体为487.58万户。2012年至2017年11月各期末,全省实有存量市场主体户数由516.39万户增长到1,010.93万户,自2013年起每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商改5年多来,广东新登记市场主体累计达到800.04万户,年均新登记户数超过130万户。
持续增长的市场主体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
商改5年多来,实有私营企业净增加264.12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加245.10万户。工商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关于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每个企业平均吸纳就业7.4人,每个个体工商户用工2.9人。按此匡算,5年多来,广东省仅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创造的就业岗位就有2,665万个。
市场主体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增速领先户数增速。
2012年至2016年新登记企业户数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增速则出现回落。截至2017年11月末,全省企业实有户数占市场主体总量的40.84%,占比比2011年末上升12.52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占市场主体总量的58.72%,占比比2011年末下降12.76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放宽了企业准入条件,具备条件的商事主体更愿意选择登记为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广东省市场主体构成的不断优化,为优化全省经济结构,促进提高个私经济发展质量,培育和激发广东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7年11月末,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率为19.44%,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率为65.52%,注册资本(金)增速大幅领先户数增速,反映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了投资热情,体现了近年来社会的投资意愿、投资实力逐步增强。
市场主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7年11月末,广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分别为0.81%、14.15%和85.04%。
与2011年末相比,市场主体和企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分别提升1.36个和9.7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产业结构的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为全省经济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效果。
2017年1-11月,全省新登记企业最集中的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32.66万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11万户、制造业9.00万户。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49.31%、教育增长47.8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9.65%;出现负增长的三个行业是:采矿业-36.30%,金融业-22.2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6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最集中的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9.04万户、住宿和餐饮业20.50万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8.36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同比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4.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8.40%、教育增长67.70%。
市场主体区域聚集特征明显。
2017年11月末,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实有市场主体的比重分别为78.78%、7.24%、5.98%、8.00%,与2011年末的74.2%、8.06%、8.11%、9.63%相比,珠三角上升4.58个百分点,粤东、粤西、粤北分别下降0.82、2.13、1.63个百分点。
从2017年11月末的情况来看,新登记各类企业进一步向珠三角聚集,占全省91.94%;新登记企业在粤北地区同比增长25.89%,比全省平均增长率高出12.94个百分点;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在粤东加快发展,同比分别增长57.30%,在全省的占比为10.79%。
上述变化,是市场对广东实施优化珠三角、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做出的积极响应。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
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部署,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放宽准入门槛、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支持引导“个转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服务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登记,发挥工商部门办理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股权出资登记的作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取得良好成效。2013年广东省私营企业数量反超江苏省,跃居全国第一,2013年底突破150万,2015年初突破200万,2017年11月末达到374.96万户。商改5年多来,全省累计新登记私营企业312.37万户,占新登记企业的94.53%。新登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共计778.24万户,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7.28%。